3月的一天,上海市金山區市場監管局亭林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像往常一樣提前上班,遠遠就看到一名中年男士守在大門口。見到工作人員走近,這名男子立刻迎了上來,情緒激動地說:“您好,我以前在窗口向你咨詢過政策,今天又遇到大麻煩了,再次向您求助。”
工作人員把中年男士請進辦公室,給他倒了杯水,安慰道:“別激動,坐下來慢慢講。”
原來,這名中年男士姓楊,是一家管道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憑借積累的良好信譽和業界口碑,公司事業蒸蒸日上。奇怪的是,從2018年12月開始,他發現一批老客戶不再續簽合約,公司業績一落千丈,資金鏈出現危機。楊先生從一名老客戶口中得知,因為公司被金山區市場監管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所以他們選擇終止合作。
楊先生越講越激動,提高聲調喊道:“我們公司從未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從未偷逃國家一分稅收,你們憑什么給我一個經營異常的處罰?今天,我就是要向你們討一個公道。”
工作人員認真聽完楊先生的陳述,登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輸入企業名稱查詢。公示系統顯示,該企業因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于2018年11月26日被金山區市場監管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
聽到“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這幾個字,楊先生的情緒再度激動起來:“你們搞錯了吧?”
老張打開工作電腦,查詢企業信用監管記錄,發現在2018年度上海市企業年報和自媒體廣告內容“雙隨機”檢查中,該企業公示的實繳出資額與公司實際實繳出資額不一致,虛增2000萬元人民幣,有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作為證據材料。據此,市場監管部門認定該公司公示信息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
看了兩個系統的信用記錄,楊先生困惑不解地問:“什么是‘雙隨機’檢查?什么是實繳出資額?”
工作人員耐心地解釋道:“‘雙隨機’檢查是市場監管部門對企業公示信息加強監督管理的一種新型的檢查方式,每年從已公示年報信息的全量企業中抽取3%的企業開展檢查,主要檢查公示信息是否及時、真實和準確。你的公司恰巧被抽查到了,所以才對你的公司開展檢查。實繳出資額是指實際到位資金,與營業執照上的注冊資本是兩個概念,營業執照上的注冊資本指準備出資金額。”
楊先生愁眉緊鎖,陷入沉思,過了許久,懊惱不已地說道:“我想起來了,當時公司搬遷新址,忙亂中不慎將公司留檔備份的章程、財務報表等重要材料弄丟了,又逢負責申報年報的老員工辭職,新員工不熟悉政策,幾次來我辦公室匯報不知道如何填報年報數據,都被我不耐煩地趕走了。我讓他們自己想辦法。我真是太糊涂了。”
工作人員趕緊勸慰道:“現在更正錯誤的公示信息,就可以申請移出經營異常名錄,恢復正常記載狀態。”工作人員詳細告知楊先生辦理移出經營異常名錄所需要的材料和工作流程。
4月8日下午,工作人員接到楊先生的電話。楊先生張口就是好幾個“感謝”,還說移出經營異常名錄后,他把這件事告知之前那些終止合作的客戶,客戶都表示會重新考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