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同時,要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基礎性作用,建立企業信用與自然人信用掛鉤機制,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部署自2021年7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全覆蓋清單管理,對所有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按照直接取消審批、審批改為備案、實行告知承諾、優化審批服務等四種方式分類推進審批制度改革。同時,要充分發揮信用監管基礎性作用,建立企業信用與自然人信用掛鉤機制,依法依規實施失信懲戒。
信用分類監管是保障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內容,對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升監管效率,促進市場主體誠信自律,營造良好市場發展環境有重要意義。
為進一步推動市場監管職能整合,規范武漢市市場監管系統信用體系建設,近日,湖北省武漢市市場監管局依據《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和國務院有關建立守信激勵與失信懲戒制度等有關規定,出臺了《武漢市市場監管系統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暫行辦法》。
7月中旬,武漢市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實施方案》,其中提到,各行業各部門要健全完善行業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在充分掌握信用信息、綜合研判信用狀況的基礎上,以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為依據,對監管對象進行分級分類,根據信用等級高低采取差異化監管措施?!半p隨機、一公開”監管要與信用等級相結合,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對信用風險一般的市場主體,按照常規比例和頻次抽查;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
武漢市信用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出臺的《暫行辦法》對武漢市市場監管系統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監管工作的定義、職責分工,信用分類的標準,信用分類的調整以及分類管理措施等作出了原則性規定?!稌盒修k法》規定了信用分類監管的對象,現階段主要以成熟、穩定的市場主體庫為依托,以取得社會信用統一代碼的市場主體作為信用分類的對象。
《暫行辦法》明確了市局、區局、各相關業務處室信用分類監管工作職責。鑒于市場監管部門監管領域的廣泛性與復雜性,將按照統分結合的原則,實行“1+N”模式,由市局統一制定基礎性的信用分類辦法,各業務處室制定專業領域的信用分類辦法。針對監管對象的特殊性,各業務處室可以進一步增加或細化有關信用分類的標準,并據此調降相關市場主體的信用等級。
值得注意的是,《暫行辦法》制定了市場主體信用分類的標準。主要是統籌武漢市市場監管系統的信用分類,具有普遍性、通用性的特點,且相關定量數據不易被信息化系統歸集、認定和識別,在對市場主體劃分信用等級時,主要參考已定性的信用信息,如受行政處罰情況、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情況、被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情況、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被稅務部門認定為非正常戶情況等。通過監管系統對市場主體信用狀況進行自動分類,共分為4個信用等級:守信(A類)、信用一般(B類)、失信(C類)、嚴重失信(D類)。
近日,在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上,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李侃楨做了關于《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草案)》的說明。
《條例(草案)》共八章五十七條,具體內容如下:一是總則。對立法目的、社會信用概念、適用范圍、遵循原則、政府和部門職責、社會共建、表彰獎勵等作出了規定。二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信用信息、公共信用信息系統和系統安全管理作出明確規定;強調政務誠信、司法公信建設,加強對重點職業人群、重點領域信用管理。三是信用狀況認定。將信用行為劃分為良好信用行為和失信信用行為。強調失信行為認定應當遵循合法、客觀、審慎、關聯的原則,對失信行為、嚴重失信行為作了明確和界定。四是守信激勵和失信約束。明確對信用狀況良好的信用主體可以給予便利和優待。明確失信懲戒措施應當向社會公布,應當與失信行為的情形、性質、領域、情節等相當。五是信用行業規范發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發展現代信用服務業,推動信用服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六是信用主體權益保護。規定信用主體的隱私權、知情權、異議權、信用信息消除權、修復權、救濟權等六項權利,最大力度保障信用主體權益。七是法律責任。規定了國家機關、法律法規授權組織、公共信用信息工作機構在社會信用建設中的法律責任。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堅持網絡安全為人民、網絡安全靠人民、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維護公民在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近日在京召開會議,聯合啟動2020年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治理工作。
會議總結了2019年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開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專項治理工作取得的積極進展,包括制定印發了《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App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自評估指南》等政策規范;成立專項治理工作組,受理網民有效舉報信息12,000余條,針對2300余款App開展深度評估、問題核查,對用戶規模大、問題突出的260款App,有關部門采取了公開曝光、約談、下架等處罰措施。
據國家網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App數量已超500萬款,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還未根本解決。2020年治理工作將進一步加大力度,在App核查基礎上,進一步將治理范圍拓展至SDK(軟件開發工具包)和小程序等,對面部特征等生物特征信息收集使用不規范等重點問題,開展專題研究和深度檢測。
同時,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加大發現力度、曝光力度、處罰力度。制定出臺App收集使用個人信息行為應用商店審核管理指南,指導督促應用商店切實做好App上線前的安全審核,把嚴入口關。發布免費技術工具,指導中小企業開展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行為自評估,防范排查個人信息安全風險隱患,提升中小企業個人信息收集使用活動的合法合規性。推進App個人信息安全認證工作,有序開展認證證書和標識發放,建立持續動態的認證跟蹤機制。加強個人信息安全評估培訓,推動個人信息安全評估工作的規范化。
記者從泉州市信用辦獲悉,近日我市印發《泉州市關于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發揮信用在創新監管機制、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礎性作用,為泉州超百萬市場主體打造更優的營商環境。
信用監管覆蓋事前事中事后
“與傳統監管模式不同,新型監管機制下的信用監管將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笔行庞棉k相關負責人說,此次《意見》明確推行的監管措施共有14條,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各監管環節。
在事前監管環節,泉州將著重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通過“做承諾”“重教育”“用報告”等抓手,提高市場主體依法誠信經營意識。具體包括實行審批告知承諾制、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鼓勵市場主體通過“信用中國(福建泉州)”網站等進行自我信用承諾公示、全面落實信用修復承諾制度、開展經營者準入誠信教育。
在事中監管環節,泉州市將實施行業分級分類監管,即根據企業信用狀況采取差異化的監管措施,這也是信用監管最鮮明的特點。根據《意見》,泉州將規范市場主體信用評價,完善分級分類監管措施,強化評價結果共享應用。其中明確,對信用較好、風險較低的市場主體,可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頻次,減少對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對信用風險一般的市場主體,按常規比例和頻次抽查;對違法失信、風險較高的市場主體,適當提高抽查比例和頻次,依法依規實行嚴管和懲戒。此舉有望“讓守信者降成本,讓失信者付代價”。
在事后監管環節,則通過深入開展失信聯合懲戒,讓監管力量“好鋼用在刀刃上”。為此,泉州市將健全失信聯合懲戒對象認定機制,由各行業主管部門定期梳理失信主體清單,通過開展失信提示和警示約談等方式督促失信主體限期履行相關義務、糾正失信行為、消除不良影響。同時,深入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實施市場和行業禁入措施、依法追究違法失信責任、探索建立信用修復機制,從而做到對守信者“無事不擾”,對失信者“利劍高懸”。
“三張清單”織牢“一張網”
“與傳統監管方式相比,信用監管還將更加凸顯大數據的運用?!痹撠撠熑酥赋?,為強化信用監管數據基礎及支撐保障,《意見》從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推進信用監管信息全面歸集和公開公示、提升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服務功能、加大信息安全和市場主體權益保護、規范引導行業組織和信用服務機構參與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值得關注的是,泉州市將以法律、法規、規章或上級規范性文件為依據,編制公共信用信息數據清單、行為清單、應用清單,并充分發揮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和“互聯網+監管”系統信息歸集共享作用,以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標識整合形成完整的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形成全面覆蓋各地區各部門、各類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一張網”。這張“網”將有效強化地區間、部門間的協同監管,與行業協會商會、第三方信用服務機構等社會力量擰成一股繩,整合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信用監管的強大合力。
開展試點示范 復制推廣經驗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泉州市信用辦將從加強組織領導、開展試點示范、做好宣傳解讀等3個方面推進《意見》落地落實。
其中,開展試點示范方面將圍繞信用承諾、信用修復、失信聯合懲戒、信用大數據開發利用等重點工作,組織各地各部門開展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試點示范,及時總結、提煉、交流開展信用建設和信用監管的好經驗、好做法,在更大范圍復制推廣。在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產品質量、工程建設、電子商務、融資擔保、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和行業加大信用監管創新示范力度。推進綜合信用服務機構試點和守信激勵創新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