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設立信用門檻。在通過“信用中國”網站、中國政府采購網等常規渠道查詢企業基本信用記錄的基礎上,創新利用義烏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核查供應商信用狀況。該平臺集合了義烏市50個政府部門的1187項信用數據,對全市所有企業信用實施綜合動態評價,分設A—E五個等級。其中A類企業優先入圍,D類企業可予以限制,E類企業禁止入圍。截至2019年,通過該平臺累計查詢信用9072次。
一是設立信用門檻。在通過“信用中國”網站、中國政府采購網等常規渠道查詢企業基本信用記錄的基礎上,創新利用義烏市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進一步核查供應商信用狀況。該平臺集合了義烏市50個政府部門的1187項信用數據,對全市所有企業信用實施綜合動態評價,分設A—E五個等級。其中A類企業優先入圍,D類企業可予以限制,E類企業禁止入圍。截至2019年,通過該平臺累計查詢信用9072次。
當前,我國家政服務業信用缺失問題較為突出,部分家政服務員隱瞞真實信息,部分家政企業以不正當競爭、哄抬價格、虛假宣傳等手段誤導消費者。為規范家政服務業發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杜絕家政服務亂象,商務部于近日印發《關于金融支持家政扶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通知》明確,商務部將會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設銀行”)共同推進家政扶貧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對北京、天津等18個重點城市參與扶貧的大中型家政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強家政企業綜合化服務,利用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優勢,提高家政企業的互聯網化程度。
在統籌安排信貸資源方面,《通知》提出,建設銀行將支持商務主管部門推薦名單內員工制、產教融合型、技術創新型、信用狀況良好的家政企業。各地商務主管部門發揮好家政服務信用信息平臺、家政扶貧供需對接平臺等功能,篩選出扶貧成效突出的優秀家政企業,及時推薦給建設銀行本地分行,共同擬定重點支持的大中型家政企業名單。
關于為家政企業提供綜合服務,《通知》要求,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結合本地實際,會同建設銀行本地分行制訂綜合金融服務方案,鼓勵家政企業用好用足金融資源。建設銀行將加強家政企業綜合化服務,做好代發工資、業務結算等業務,并利用智慧社區管理平臺優勢,提高家政企業的互聯網化程度。
此外,在支持家政企業復工營業方面,《通知》強調,建設銀行將積極支持重點城市家政服務業有序恢復營業,促進家政企業解決復工營業面臨的資金周轉和擴大融資等問題。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要在指導家政企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協調解決家政企業復工營業中遇到的問題,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返崗、隔離等相關政策問題。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于公布取消一批稅務證明事項以及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規范性文件的決定》,在前期分兩批取消35項稅務證明事項的基礎上,再取消25項稅務證明事項,進一步提升納稅人、繳費人辦稅繳費便利度,增強減稅降費獲得感。
據稅務總局政策法規司負責人介紹,稅務部門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持續開展“減證便民”的部署要求,在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緊扣“為民服務解難題”的目標,進一步優化稅務執法方式、更好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著力改善稅收營商環境。截至目前,稅務總局分三批共取消60項稅務證明事項,涉及231個具體辦稅事項。
致力讓納稅人更加便捷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稅務總局將取消證明事項作為簡化稅收優惠事項辦理,增進減稅降費便利化的重要舉措。此次公布取消的25項稅務證明事項中,有19項涉及稅收優惠辦理,包括納稅人享受有關稅收優惠需提交稅務機關備案的個人身份證明、單位性質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明、土地用途證明、資格資質證明等。
據了解,此前兩批取消的稅務證明事項,也都涉及減免退稅以及延期繳納稅款事項。如,在前期取消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等享受優惠有關證明材料基礎上,稅務總局于2019年5月進一步決定對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耕地占用稅、車船稅、印花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六稅一費”享受優惠有關資料管理方式,由原來的備案改為留存備查,納稅人享受“六稅一費”相關優惠可實現“零跑腿”“免備案”。
努力減少納稅人資料報送負擔
此次取消的稅務證明事項中,有5項屬于原本需要納稅人專門通過第三方取得的證明,如發票票證丟失登報聲明、軟件檢測證明等;其余20項是原本需要納稅人提供的自有法定證照等資料,如個人身份證明、辦理變更稅務登記時需提供的營業執照等。
據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介紹,稅務部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本著刀刃向內、破除證明依賴的改革精神啃“硬骨頭”,聚焦納稅人、繳稅人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問題,重點清理了一批開具時需要花費一定檢測、鑒定或公證費用的證明,并積極探索通過告知承諾、公開公示、隨機抽查等管理方式來替代。
比如,此次取消了辦理軟件產品、動漫軟件增值稅即征即退時需提供的軟件產品檢測證明;享受有關增值稅免稅政策需提供的有機肥產品質量技術檢測合格報告、滴灌帶和滴灌管產品質量技術檢測合格報告等,可為企業節省幾百元至幾千元一次的檢測費用;此外,此前兩批取消的飼料產品檢測報告、資產損失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相關鑒證報告、繼承權公證證明等,均能為納稅人節省可觀的證明費用。
本批公布取消的稅務證明事項中,不少是各地納稅人、繳費人提出的“金點子”,稅務部門經過認真研究論證,使得“金點子”變為“硬措施”。例如,對廣州番禺某納稅人提出的取消票證遺失登報聲明的意見建議,抓緊研究論證,在進一步完善有關監管措施,確保發票、票證安全的前提下,取消了發票、票證丟失登報證明。又如,對河北邢臺等地納稅人提出的取消繼承權公證證明的意見建議,稅務總局研究后認為其建議合理,及時制發決定予以取消。這些都為納稅人帶來了費用上的節省,既“簡便”又“減負”。
減證不減責 放權不放任
“該放的放到位,該管的要管好”。稅務部門既要方便納稅人和繳費人,又要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健全稅務監管體系,懲處涉稅違法行為,實現激發市場活力和規范市場秩序有機統一。
——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稅務部門不斷強化大數據應用,深化跨部門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例如,納稅人辦理紙質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丟失補發業務,原本需要提供較為繁復的證明材料,但隨著2019年7月1日起稅務部門全面實現與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之間車輛購置稅電子完稅信息共享,該項紙質完稅證補發業務及所需證明材料一并取消。又如,通過與科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共享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相關信息,使納稅人可以直接申報享受相關稅收優惠政策,不必另行向稅務機關提供有關證明材料。
——信用價值高,納稅遵從好。稅務部門樹立“誠信推定、信賴合作”的共治理念,著力構建基于誠信推定的新型稅收征納關系,對部分涉稅事項探索推行告知承諾辦理方式,“還權明責”于納稅人。例如,取消申請延期繳納稅款需提供公安機關出具的不可抗力事故證明,以納稅人自行承諾替代。又如,對車船稅困難減免事項,允許以納稅人自行承諾代替提交困難證明。同時,稅務機關強化對納稅人承諾事項的事后核查,對不實承諾甚至弄虛作假的,依法予以嚴厲處罰,并按規定納入信用記錄。下一步,將做好推進建立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相關工作,進一步完善稅收信用體系建設。
——監管與服務并舉增效能。根據納稅人信用和風險狀況,實施規范化、專業化、差異化管理和服務,在對高風險納稅人加強風險分析和應對的同時,進一步精簡辦稅資料和程序,為低風險、無風險納稅人提供更好更優的服務。例如,2018年9月以來,通過推進清稅證明免辦、即辦服務、“承諾制”容缺辦理等措施,企業辦理注銷大幅提速;2019年7月1日起,從擴大即辦范圍、簡化注銷前業務辦理流程、減少資料報送3個方面,推出了更大力度優化稅務注銷流程的系列舉措。又如,深入推進實名辦稅,對已實行實名辦稅的納稅人優化服務措施,實現辦理相關事項時不再要求提供登記證件和身份證復印件等資料。
下一步,稅務總局將繼續把落實證明事項清理工作作為開展主題教育的一項重要成果抓緊抓好,堅持“放”“管”“服”結合并重,促進管理更有效,服務更優質,著力打造法治化、便利化的稅收營商環境,不斷增強納稅人、繳費人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顯示,中國排名從2018年的第46躍升至第31位,較上一年提升15位。在營造良好營商環境中,知識產權保護發揮著重要作用。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張志成在國新辦今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一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致力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營造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數據顯示,在百分制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達到了78.98分。
張志成指出,2019年11月,新修訂的商標法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倍數,由修改前的3倍以下提高到了5倍以下,出臺規范商標申請注冊行為若干規定,規制商標囤積注冊等行為。目前,專利法修正案草案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一次審議,其中也明確建立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代價。
此外,提高商標、專利審查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壓縮審查周期。2019年,商標注冊平均審查周期已經縮短至4.5個月,高價值專利周期審查縮至17.3個月。同時,嚴厲打擊專利非正常申請和商標惡意注冊行為,2019年通報非正常專利申請3.8萬件,駁回非正常商標申請3.9萬件。
2019年,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市場監管部門共同部署開展知識產權執法“鐵拳”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商標專利侵權假冒違法行為。2019年全國知識產權系統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3.9萬件,同比增長13.7%。
截至目前,在全國已建設31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20家快速維權中心,將信用體系建設作為構建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的一環,對于專利領域嚴重失信行為開展聯合懲戒,讓失信者“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北京市文旅局近日對三起公園倒票和兩起八達嶺刻劃城磚的游客實施了“一處受罰,處處受限”的聯合懲戒,分別在為期三年和四年的公示期內,通過相關信息聯網的方式限制其在旅游高峰期間到部分市屬公園和八達嶺長城購票參觀。
這是北京市首次對旅游不文明行為進行聯合懲戒處罰。
北京市文旅局近日專門召開2020年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評審會,對發生在玉淵潭公園、八達嶺長城、北京動物園共計七例旅游不文明行為進行認定。
在4月發生的七例北京旅游不文明行為是:三人利用多個手機號購買玉淵潭公園門票,通過網絡交易平臺,高價出售、從中牟利;兩人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達嶺長城南二樓至南三樓之間城墻的城磚上用金屬鑰匙刻劃姓名,故意損壞文物;為了讓櫻花落下以便拍照,一人在玉淵潭公園西門內用飛盤砸櫻花樹;一人在北京動物園熊貓館搖晃海棠樹形成“花瓣雨”,損壞草坪、樹木,對公園景觀造成破壞。
經審定,上述七例旅游不文明行為中,三起倒票行為、兩起在長城磚刻字的行為情節嚴重,造成了嚴重后果和社會影響,北京市文旅局依據《北京市旅游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對其實施聯合懲戒,分別在為期三年和四年的公示期內,通過相關信息聯網的方式限制其在旅游高峰期間到部分市屬公園和八達嶺長城購票參觀。其余兩起損壞樹木行為因當事人認錯態度良好、不文明行為得到及時制止,被列入北京市不文明游客“黑名單”,對其旅游不文明行為進行記錄和公示,但不做聯合懲戒處理。
北京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旅游不文明行為的記錄、公示以及對旅游嚴重不文明行為的懲戒,對廣大市民和游客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五一”假期來臨之際,北京市文旅局提示廣大市民和游客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遵守法律法規、維護旅游秩序、愛護花草樹木、保護文物古跡、保護環境衛生,做到安全出行、文明旅游。對“五一”期間在旅游景區發生旅游嚴重不文明行為的游客,將根據辦法將其列入北京市不文明游客“黑名單”,予以限制入園等聯合懲戒,并向社會公示。